一般來說“國學”又稱“漢學”或“中國學”。關于國學的定義,除基本定義外,在具體的定義上,到目前為止,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。原因在于國學的概念及其內容不是靜態的、不變的,而是動態的、發展的。國學其實是一個時代的名詞,學術大家們有的有所保留,連寫《國學概論》的錢穆先生也說:“國學這個詞前無承繼,將來恐怕不容易成立”。馬一浮也說過“國學”這個詞不夠恰當。張岱年說:“國學的名稱起于近代,西學東漸,為了區別于西學,于是稱中國本有的學術為‘國學’。”
中國歷史上“國學”是指以“國子監”為首的官學,自 “西學東漸”后,相對“西學”而言,泛指“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”。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、史學、宗教學、易學、文學、星相、禮俗學、考據學、倫理學以及中醫學、農學、術數、地理、政治、經濟及書畫、音樂、建筑等諸多方面。
渝ICP備11003565號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511號 網站地圖 | RSS | 百度地圖 (部分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