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小寒|節氣養生
時間:2022-01-06 來源:重慶六合職業培訓學校 點擊:
次
2022年1月5日,小寒。小寒節氣是與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大寒相比較,“寒”即寒冷的意思,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。小寒過后,即進入最為寒冷的“三九天”。寒為陰邪,其性收引凝滯,易傷人體陽氣。冬日萬物斂藏,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潤五臟。因此小寒節氣養生保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。
補腎養腎
寒為陰邪,易傷人體陽氣,寒主收引凝滯。小寒養生的基本原則應遵循自然界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潤五臟。其中,腎主封藏,腎的機能強健,可調節身體適應嚴冬的變化。所以,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“養腎防寒”。可以通過適當地補腎、養腎,使腎精更為充盈,身體更好,調養免疫力。冬季養腎,按摩是比較容易掌握的、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平時可用雙手搓擦腰眼,即雙手搓熱后馬上緊按腰部,用力搓40次,這樣可疏通筋脈,增強腎功能;或者揉按丹田,即雙手搓熱,然后在丹田部位按摩50次。兩種方法都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,有強腎固本、延年益壽的功效。
防寒保暖
中醫認為“寒性凝滯,寒性收引”,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,天氣寒冷,關節痛、頸椎病此時都容易引發,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。暖背:背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,背部保暖不當,風寒邪氣極易入侵,耗損陽氣而致病,或者舊病復發加重。暖頭:“冬天戴棉帽、如同穿棉襖”,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。小寒節氣處于三九的前后,此時,身體處于適應寒冷天氣階段,若頭部受寒,極易引起感冒。暖足:冬季時,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。腳底有很多穴位,受涼后會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,血液循環慢,抵抗力下降,極易誘發感冒、心腦血管病、氣管炎等。睡前可以泡個腳,這樣既能御寒保暖,又能補腎強身、緩解疲勞、促進睡眠。
溫補飲食
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,尤其要重視“補腎防寒”。中醫認為寒為陰邪,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,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,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,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。羊肉是小寒節氣溫補的首選食物。《本草經集注》曰:羊肉入脾、胃、腎經,其性味甘熱,可溫中健脾、補腎壯陽、益氣養血。主脾胃虛寒、食少反胃、瀉痢、腎陽不足、氣血虧虛、腰膝酸軟、產后虛羸少氣、缺乳等。冬季常吃羊肉,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,抵御寒冷,而且對一般風寒咳嗽、慢性氣管炎、虛寒哮喘等虛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。
早睡晚起
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。小寒時節,人體的代謝活動到了最低最慢的時候,養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,每天多睡一小時。其中,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,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,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,滋養臟腑,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。
適當進補
冬令時節是補充和收藏營養精華的季節,膏方,亦補亦治、治養結合,不僅是治病良方,更是養生調理、防病保健的調養圣品。膏方調養雖然四季都可用,但冬季是最關鍵的時間,體現“冬藏”之意,中醫認為天地四時之氣,春夏主疏泄,陽氣發越而人氣浮外;秋冬主收攝,則陽氣固密而人氣伏內。膏方施治,多于補益,服用膏方,最宜于秋冬,多由“一九”開始,至“九九”而止,比春夏時獲效大,冬天進補得當,可受益一年。